之前我们介绍的内容介绍了基础公链、链游、Defi 和 Web3 基础设施等,但对于工具和实操方面的东西则介绍的比较少。如果要说圈内什么工具用户使用频率最高,那Telegram肯定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由于一些公平的原因,关于区块链行业的各种新鲜营销和技术信息,往往选择以电报为重要阵地进行传播,而用户也习惯于加入到大众电报群中,关注项目的官方消息并进行讨论。虽然电报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但离完美的社交软件有一定的距离,越来越多的信息噪音、语言不通造成沟通困难和大众文件的相关问题,仍然考虑到了用户体验和沟通效率的提高。
电报修改似乎也被视作了聊天方面唯一的,但实际上电报的来源代码是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遵循一定的障碍规则对其进行和优化,这也让“电报成为一个更好用的工具”成为可能。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项目iMe其中之一,在电报的基础上做了一项改进,在用户0学习城镇使用的条件下,还附带了Defi功能,了解并使用它或许可以让大家的沟通体验变得更加美好。
通证: 石灰

iMe是什么:优化版的电报,集成钱包/支付+聊天优化+文件管理
1.基于电报进行优化,但iMe保留电报底层的加密和安全特性
在讲解iMe之前,有必要提一下电报的相关特性。
- 允许用户之间进行加密通信,而第三方无法搜索其中的内容;
- 免费、非盈利且无广告;
- 来源代码开源,任何人都可以对其进行监督、利用和改进,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这些特性导致迅速拥有大量的用户,并且尤其适合加密货币领域的相关内容。其中的开源特性意味着其他的开发者可以通过调用电报API的方式,在其原有的功能上开发出衍生功能,从而对原APP进行优化。
而iMe就属于一种“优化版”的电报,有一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感觉。但首先需要指出的是,iMe的这种优化是集中在前端的,用户因此可见和操作的部分。而电报包含自身有的加密特性、安全特性和开源特性,iMe将其完全继承过来。其次,用户的授权、登录和消息收发的方法与电报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将iMe理解成一个可以装插件的电报。
如果你已经安装了电报,再下载使用iMe会发现整个软件的打开和同步过程非常顺滑,一开始看就像是电报的复制版,用户不会感到再使用一款新的软件,通过下面两张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出电报和iMe在用户界面和布局上完全保持一致,但是iMe则增加了一些电报原版所不具备的功能,而后面的文字中我们接下来按照不同的功能模块来进行详细的讲解。

2.在聊天场景中集成钱包和支付功能,类似微信的“即聊即付”体验就可以实现
相信大家对几年前微信通过春节红包引爆支付功能的事情印象深刻,其实在社交场景中支付多少扣算刚需。而电报作为加密圈的主要聊天内容工具,聊天和钱包支付之间一直完成不闭环。如果团队成员间能够不用其他软件就能进行社交,这个功能所带来的社交性和玩法活动将会更上一层楼。
iMe在电报聊天的基础上,自然的将账单和支付也集成了入口,主要的新增功能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内置加密钱包和Binance Pay,使用两者方便的进行通证的保管和发送
与Metamask(小狐狸)的创建体验类似,用户可以直接在iMe的钱包模块中,通过新增和导入的方式来创建钱包。完成创建后在界面左上角的肺部功能导航栏点击钱包,即可进入钱包的收发款页面。

注意的是,目前iMe只支持ERC20/BEP20/POLYGON和NFT通证的流通,其他格式的通证暂时尚未支持。用户可以在钱包页面输入对方的地址插件进行流通,也直接在对方的聊天窗口中点击钱包按钮,系统将自动弹出显示你所拥有的所有通证,实现“边边付”的无缝流通体验。但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对方在钱包电报中安装了,或者对方也使用需要iMe。

另外,iMe还内置了Binance Pay,点击钱包中的创建币安支付即可跳转到安激活服务。设置成功后也可以直接在聊天窗口中通过Binance Pay向对方发起转账,通过用户扫描二维码,转换并到Binance Pay即可确认付款。
在实际的测试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无论是通证转账还是Binance Pay都仅支持1对1的用户发起,而无法像微信那样在群中发送红包让大家来瓜分。
但目前钱包和支付的集成使得电报的生态更加丰富,用户如果需要转动也更加方便,而后续的通讯场景如果能够实现,iMe的用户活跃度将存在极大的想象空间。
- 内置CEX/DEX,交易兑换更便捷
除了对用户的交互之外,iMe 还集成了 CEX/DEX 的功能。在 CEX 方面,目前仅支持 Gate.io 和 AscendEX 的话,用户点击后会自动跳转到相应的网址,这样的合作模式同样是为 CEX 导流用户。
在DEX方面iMe的体验似乎比较让人惊喜,直接内置了Uniswap和Pancakeswap的通证兑换功能,用户可以点击两个通证进行兑换,系统不光会自动计算出兑换比例,如果目前用户的钱包账户中没有足额的通证,系统会自动进行购买,此时跳转到一个由Simplex和Paybis提供服务的直接购买通证的页面,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国际信用卡直接购买通证。
在聊天软件中内置了一个轻量版的DEX,并开放信用卡购买通证的服务,这样的体验非常的“即买即用”,瞄准的应该是那些有临时/瞬时需求的用户。需要提醒的是,iMe和电报一样属于弱用户KYC(仅限手机验证码),因此,集成上述功能将极大程度的降低用户购买通证的程度,对于iMe新手用户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卖点。

- 增加积分系统,为后续更多功能玩法创造空间
上面介绍的功能更多的一个外部钱包/支付资源引入iMe内部,而积分系统则由iMe自己构建的。
消耗AiPoint积分,用户可以获得普通iMe版本所不具备的一些功能,如将自己建立的频道直接加入目录,更方便的被发现;购买更多的聊天机器人,使聊天和社交增加趣味性和效率;体验一些高级账户的功能,在商店和目录中获得更多的推广功能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AiPoint积分系统仍在开发中,如何获取积分以及具体的消费方式还有赖于官方进一步的更新版本才能体验到。

3.优化聊天效率和信息管理体验,神经机器人形成产品独特亮点
如果说前面介绍的钱包和支付功能是额外新增的副业,那么现在iMe和电报的主业其实都还在聊天和社交上。基于电报目前的聊天体验,iMe在聊天效率和信息管理上都做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关于聊天效率功能点分别表现在:
- 直接将用户发送的语音转换为文字,支持用户等待接收和理解消息的时间;
但从实际体验和测试来看,目前的语音还不能翻译成文字,有待后续的开发。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翻译对应的语言,英文不好的用户和国际项目用户的信念;
- 可以复制某个消息的一部分,而不是复制全部(电报需要二次操作);
- 可以将重要的消息直接保存在云端,防止遗漏。

而关于信息管理体验的功能点则体现在:
- 支持消息分类管理,个人/群组/系统消息分门别类,防止信息过载;
而在电报原版中所有的消息都只是按照时间的顺序罗,列久而久的用户肯定都会有消息爆炸的头疼体验,一定会编程催生了消息分类的需求。

- 支持聊天窗内的内容按话题/格式分门别类,建立了合理的信息结构,
当我们进入iMe的聊天窗时,可以发现和报道不同的内容,在窗口顶部有一个方便的导航栏,
将消息自动归档静音、个人、图片、大小、搜索和书签等功能,用户分另外,
用户可以将不同的对话按照“话题”的模式去整理,
比如新闻类消息可以归结为新闻主题,闲聊类消息则可以循环分类中。
这样在后续查看其他消息时,可以按照自己的索引去寻找记录,
极大提高了获取重要信息和备注的效率。

- 神经机器人,提高沟通效率并增加言语性
神经机器人是聊天室中的个人助手,帮助用户对他人的消息做出相关回复。
不同的神经机器人拥有不同的聊天风格,
在官方自带的机器人中,比如我们选择孔夫子,
则它的大众回答将带有遵循善诱的道理;
而如果选择死侍,其言语中带有各种电影梗和一些冒犯他人的幽默感。
有些神经机器人有助于节省时间快速回答,有些人用他们有趣的模板或有趣的方式活跃通信。而这叫神经机器人,是因为机器人的回答方式会被神经网络(AI领域)所训练,表示机器人会分析大众语音,使用的时间越长,嗡嗡的信息越多,它的回复就会越精准。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也发现,机器人在经过短暂的对话训练后,可以脱离网络使用,并模拟回复聊天窗口内的最后一句话。
自动回复的话语在保持其个性风格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回答对方的对话。但需要提醒的是,目前此功能仅支持英文和俄文,中文复杂的背景图片机器人无法识别。该功能的出现可以更多地用于常见问题解答和AMA等项目需要回答用户常见问题的场景下,能够节省运营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后续将开放NFT功能,并与更多公链集成提升生态多样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机器人商店中开放了官方研发的大众机器人,但从后续的项目规划中可以看到,之后会开放创作者自己研发的机器人,并附带NFT属性,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让iMe在聊天软件的基础上可以关注性和个性,能够获得更多优质的使用电报的关注用户群的关注。

另外,路线图还提到了今年4月iMe将与ADA/波卡/Solana/雪崩等进行集成,推测在iMe的钱包中也应该支持这几个公链对应格式的通证交互和购买,如果计划顺利,那么iMe可能会成为一个集成加密圈最生态的便捷聊天/支付工具。
虽然用加密货币进行支付仍然是一个小众和前卫的行为,但这种软件雏形的出现也将作为后续加密货币支付的大发展打下基础。
iMe的经济部分:通证Lime兼治理装置和经济收益,具有一定的价值捕获效应
与电报仅作为聊天工具不同,iMe 也带来了经济部分的设计。而贯穿其经济模型的称为通 Lime,目前支持 ERC-20 和 BEP-20 标准。
Lime的总供应量为10亿左右,并于去年6月10日发布,历经多轮次之后已公开发行。官方资料显示79%的Lime正在被持有和锁定,4%用于DEX流动性,剩余的17%用于供应和流通。

其主要作用有:
- 治理部分:DAO治理、转让和高级功能解锁,
如Lime的持有者有权投票项目决定发展、为喜欢的频道和团体进行分配让他们做的,以及更好的体验iMe中的一些高级功能等。 - 经济部分1:使用Lime支付gas费用
用户例如没有ETH时,可以用等量的Lime来支付gas费,同时在BSC和Polygon转账时同样可以用Lime来支付gas。 - 经
- 经济部分3:Defi质押产生收益
iMe在APP端和网页端都规划了Defi的质押功能,
目前APP端的质押功能尚在开发中。
从规划来看,APP端内的质押将获得BUSD(BEP20)奖励,用户可以通过质押LIME 1个月(30天)、3个月(90天)、6个月(180天)或12个月(360天)来获得奖励;而对于网页端,用户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访问iMe的官网进行押质,根据不同的期限获得USDT奖学金(ERC-20)。
网站上Lime-USDT的收益如下,横列是不同的Lime数量,纵列是质押天数。

另外,官方还提供了一个名为 zerion 质押,可以用户转到https://app.zerion.io/connect-wallet并搜索 Lime 或 iMe Lab,将被带到 Lime 质押计划页面,Lime 每年奖励支付 14.5%。
综上来看,由于治理、NFT和质押功能的,使得Lime在不同的上都有一定的需求,而一旦NFT获得了相对的牵引,或者其自带的Defi功能提供了同样的,都会使得Lime的价值存在效应更强,也使得iMe跳出方向衍生出“同样搭”的范围。
其经济上的路线更类似于微信:先用聊天扩展用户量,在自然地开放钱包/支付/Defi等功能,进而通过一站式的服务增加用户的粘性,反过来又证明形成了正向的需求。
iMe的团队和资方
目前iMe并没有在官网上公布其团队成员信息,但从应用商店的下载信息来看,其背后有一个iMe实验室工作室。

对于此类电报优化类的项目来说,由于电报是开源的,iMe优化后的结果依然开源,因此无论从技术指标还是成品检验上,对iMe团队技术需求可能需要3A标准的链游以及遵循金融专业性的Defi。
而在资方部分,iMe背后所拥有的资方预测,虽然没有特别严谨的资方,但其中也没有激发OKX等CEX,这对于其APP内集成CEX并打通大众通证的兑换是极有好处的。同时近期BinancePay也官方宣布了与iMe的合作。

从项目中公开的所有合作来看,项目后续集成形成主流公链群体,流量链游和Defi项目也是合作伙伴,一旦iMe能够实现用户聊天的流量入口,后续在App中集成伙伴服务和功能的合作可能性将会提升。这种方式实际上也相当于微信的小程序,当用户社交成为刚需时,附加在流量入口上的小程序就会宣告使用上的爆发。

iMe 的潜力和风险:优化获得改进的市场认可,但缺乏强力护城很容易被模仿
首先从产品功能上看,
iMe目前放出的版本使用体验还不错,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款高配版本的电报,聊天功能的更多补充和钱包功能的集成都使得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iMe极为显眼的优势。
另外,如果后续的营销活动和宣传得当,极有可能通过社交粘性抢占加密圈的用户市场,进而形成社交到支付的生态闭环。
其次从产品的代码和设计方面来看,
生态的发展也依托于产品代码本身的透明性和强健性,iMe的源码也经过了Certik的,目前审计看其中没有严重的错误。

另外在产品目前的市场认可度上看,
我们调查到 iMe 在谷歌商店中有超过 100W 次的下载,通过超过 100W 次的下载我们也能看出至少该应用也经历了过多用户的检验,而产品一直在发布更新下架,也从顶部证明了其质量是相对可靠的。

官方给出的介绍材料中指出,但预计到2021年5月,iMe在全球已经有230W活跃用户,这一增量的数量也应该包含了苹果客户端的数据。虽然这个数据基站不及上电报和其他成熟常用的App,但对于加密圈百万级的用户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靠这个用户量完全有潜力去拓展和集成更多的生态应用,首先形成滚雪球。
从风险上看,iMe的不足之处也一目了然:iMe提供的功能电报可以完全复制,当电报自我优化时iMe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由于两者基于都是相同的代码构建,自由的开源定制化也意味着容易的同质化,电报如果有心设计与iMe一样的功能,那对用户来说就没有必要下载另一个APP了。
因此说,iMe基本面是否良好,还有赖于其生态拓展速度,如果能够快速接入接入更多通证,支持更多CEX/DEX,并通过营销活动手段提供空投或更高APY的Defi产品,那么势必然能够从电报那里快速抢夺大量用户。
另外,Lime通证的存在也很有可能对iMe产品本身意味着一定的反噬作用。
当通证的价格出现极端下降,也意味着iMe中的NFT和Defi功能可能会失去高收益,进而导致用户流失。
综合来看,对软件的代码进行优化,开源提供更多便利的功能是有价值的,就像我们一篇文章摘录的一句话:“好的程序员去怎么知道写代码,而优秀的程序员知道如何重写和复用”,因为重写和复用是有利于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提升产品本身的使用。
而在整个市场目前并不景气的时刻,
多去使用和体验一些项目,可能也是一种皮肤紧实但又有效的对自身的价值投资。